一、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期酸、碱失衡
正常人每天每公斤体重产生氢离子约1mmol,儿童可达2mmol,当GFR<20ml/min时,肾脏每日仅能排出部分酸性产物,体内出现潴留,发生酸中毒。
肾脏排出氢离子总量,可由排出可滴定酸(TA)加排出铵(NH4+)减去排出的碳酸氢盐而求得,即
排出酸总量=TA+NH4+-HCO3-
可见肾脏排氢离子,主要通过三个环节,碳酸氢盐的重吸收,可滴定酸的排泌和铵的排泌。
可滴定酸:正常人每日排出23mmol(GFR=120ml/min),当 GFR为14.4ml/min,可滴定酸排出量17.5mmol/d(mEq/d),但此时每个健存肾单位的负荷量增加10倍。
碳酸氢盐:慢性肾功能衰竭时,碳酸氢盐很少出现消耗,重吸收率在近端肾小管明显上升。
铵:在CRF时排出减少,早期由于健存肾单位的代偿性负荷增加,体内平衡尚可维持,但一旦肾功能下降至正常人之1/4,则不能维持正常,此时铵排出的降低值和肾单位数目减少量平行。
如果测定和计算阴离子隙(anion gap,AG),可见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有两种类型代谢性酸中毒。即:AG=Na+-(Cl-+HCOˉ3)
正常时,AG=10~12mmol/L。一般尿毒症,当GFR低于25ml/min后,尿pH 值<5.5,血碳酸盐降低15mmol/L,此时 AG 值高于正常,可达 20mmol/L。另一类型,常见于间质性肾炎,早期CRF,常有高氯血症酸中毒,AG值表现为正常,这种情况也可发展为典型的尿毒症酸中毒。
二、慢性肾功能衰竭期消化系统
CRF时,消化道每一部分都有改变,常见厌食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以及胃肠道出血等。病人口腔有尿味,同时由于氨和其他代谢产物的化学刺激,口腔黏膜常发生炎症,如果合并霉菌或念珠菌感染,则症状更严重。整个口腔呈现红、肿、出血、溃疡,妨碍饮食。这类病变也可侵及食道。
胃部症状常很突出,也是最早出现症状之一。胃镜检查,常见胃炎和十二指肠炎,多发性溃疡也常见。病理表现为胃黏膜及黏膜下层水肿和不同程度出血。出血性胃炎约占尿毒症危重病人的52.9%,其发生原因尚不明确,有人认为血管损害引起缺血为起始病变。动物试验可见细小动脉管腔血栓形成,黏膜层呈弥漫性损害,黏膜毛细血管扩张、瘀塞、内皮细胞坏死等。还有胃酸反向弥散至黏膜也导致组织胺释放和黏膜损伤。
与以往认识相反,近年来发现未经透析病人的胃酸分泌比正常人低,当透析治疗开始后,病人症状改善,胃酸分泌状况也渐恢复。但尿毒症患者,血浆胃泌素水平升高,胃泌素可直接兴奋壁细胞,增加胃酸分泌,因此,CRF时,胃酸分泌降低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,如:胃腔内氨的浓度增加,氨离子中和了盐酸,导致了酸测定的数值水平降低;CRF病人胃腔中尿素水平升高,促使盐酸反向弥散,因而测定胃酸时数值降低。至于血浆胃泌素水平升高和肾脏受损,与不能灭活包括胃泌素在内的各种多肽激素有关。
CRF合并出血性胃炎或溃疡病者,治疗可用制酸剂氢氧化铝以及 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。但西米替丁的效果尚未肯定。该药在肾功能减退时,仍能充分地被吸收,血液透析可能部分降低体内含量,对于CRF病人,不论透析或未透析,该药半衰期均延长,使用时应根据 Ccr降低情况减量。低于20ml/min者,用量为200~300mg,每天2次。偶见大量西米替丁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,应注意用量不宜大。
小肠局部可见黏膜损害、出血、细菌感染等。病理可见黏膜下层水肿、出血、溃疡、坏死。十二肠黏膜活检,有绒毛缩短,腺体减少,微绒毛变短等,用1,25(OH)2D3治疗后,可减轻这些症状,并增加钙的吸收。
结肠也可见肠壁溃疡、出血、坏死、感染。当功能紊乱时,可出现肠梗阻、结肠穿孔。后者症状较隐蔽,如有腹痛、局部反跳痛,应行腹部平片检查,观察腹腔游离气体,以便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。
胰腺腺泡扩张,上皮细胞变平,维持性血透病人,还可见胰腺管周围纤维化、胰管增生、间质纤维化等,其机制不明。当有急性炎症时,出现腹痛、恶心、呕吐、血清淀粉酶增高,应与 CRF引起腹痛鉴别。
以上胃肠道症状的治疗,除对症处理外,主要治疗措施仍在 CRF本身的治疗。